聖桑:動物狂歡節
聆聽要素: 專測小型合奏之三
音樂搜集:WAV檔 、TIDAL
藝 術 家:
《Le Carnaval des Animaux》
收藏指数 ★★★★☆
劉漢盛唱片聖經
入選原因:
光是看那些演出名單,就可以知道這是很不容易出現的夢幻組合。當然,秀出來的名字只是其中大牌,其他中牌小牌的名字您就自己看封底吧。老實說,這是很斯文的“動物狂歡節”;而且與管弦樂版大異其趣。然而,就是因為它具有獨特的演奏風格詮釋,所以我才特別喜歡。當然,我不會忘了告訴您,這張Philips的錄音簡直就是典範中的典範,無論是樂器的質感、音質音色都正確極了,也美極了。在此我要說:“Philips錄音萬歲!”
難關:我要綜合的說,如果您聽不到小提琴既細又甜還有清楚的質感,那麼請不要怪錄音,要先檢討自己的系統。如果您聽不到鋼琴與低音提琴美得讓您打顫的質感,也請不要怪別人。還有,第八軌請聽聽看,那琴聲的美以及擦弦質感的清楚、箱板振動的細微質感都出來了,您有聽到嗎?簡單的說,聽這張CD不被它的錄音之美感動就是一路錯到底。
怎樣欣賞法國作曲家聖桑的交響曲《動物狂歡節》
說起狂歡節,大家一定不會很陌生吧。它最早起源于古羅馬,是農民們為每年春季來臨而舉行的一個重要而有趣的節日。
在狂歡節期間,家家戶戶都盛備美酒佳餚,宴飲狂歡。其中,最引人入勝的又當數別出心裁的化裝舞會了,人們頭戴假面具,化裝成各種神仙鬼怪和動物小丑,到狂歡節舞會上縱情歌舞。即便是自己的至親好友,在這種場合也使你完全認不出他的“廬山真面目”來。
因此,每年的狂歡節總要吸引成千上萬的人共慶共樂,同時它也為藝術家們提供了豐富的創作源泉,單在音樂方面,就曾有不少作曲家以狂歡節為題寫出一首首膾炙人口的世界名曲。其中最為人喜聞樂見而又通俗易懂的莫過於法國作曲家聖桑那部交響曲《動物狂歡節》了。
凡聽過《動物狂歡節》的人,都無不為音樂中所塑造的那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動物肖像畫而拍案叫絕:發威的雄獅、稚拙的大靈巧的袋鼠、遲鈍的烏龜、曠野中毛驢的長鳴和空谷幽林中杜鵑的低吟……都傳神地刻畫出了動物的獨特個性和習性。長期以來,它一直都是一部生動的交響樂入門教材。但是也許很少有人在聆聽這首樂曲時會把他與一幅幅諷刺辛辣的漫畫聯繫起來吧。
聖桑生活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法國。當時音樂界的一批守舊平庸之輩把持著樂壇,稱王稱霸。在他們的影響下,音樂創作和演奏中的追求奢華浮誇的風氣隨處可見,而真正富於新意的作品和有才華的年輕人則受到種種壓制和排擠。作為一個立足于振興法國民族音樂的作曲家,聖桑對這種現象深惡痛絕。他不僅以自己的創作表明了與頑固保守勢力的對立,更想有機會用音樂來揭露那些大人物們的真實面目。
這樣,《動物狂歡節》就成了實施他計畫的最理想的工具。按照他的構想,他筆下的每種動物都有其特定的寓意。比如樂曲一開始奏出的那耀武揚威的獅子形象,其實是諷刺社會上那些有權有勢的養尊處優的平庸之輩,他們慣於發號施令、頤指氣使,顯得不可一世。接下來的一段描寫了公雞與母雞的爭啼,鞭撻了那些愛出風頭、自命不凡的“君子”和喋喋不休、搬弄是非的小人。此外,用騾子的飛奔模仿一味追求快速彈奏的“鋼琴大師”的演技;用大象的步伐描繪那些技藝拙劣的“舞蹈明星”的舞姿態;用烏龜隱喻不學無術卻拼命想往向上爬的“投機家”;用“化石”抨擊頭腦僵化、感情冷漠的“學霸”等等。
作曲家手中的那支筆猶如一把鋒利的手術刀,把那個時代音樂界的眾生相通過音符活靈活現地展示在人們面前。正由於這部作品的涵義獨特,因此聖桑對它的處理也就格外謹慎。他不願由此而遭受那些沒完沒了的人身攻擊,從而乾擾他的作曲,所以這部作品除在1886年的狂歡節音樂會上由他親自指揮首演之後,不再允許別人在他生前出版和演奏這部作品。唯一的例外是這部組曲中的第13段《天鵝》,它不在作者自己頒發的這項禁令之內,因為在天鵝身上寄託著人類一切理想美好的東西。它那純潔善良的品質,值得人們永久歌頌。
多少年來,音樂家們通過各種演奏形式來表現這段詩意盎然、內涵豐富的篇章。它甚至還被舞蹈家改編成獨舞《天鵝之死》展現在舞臺上。而整部交響組曲得以重見天日是在作曲家逝世後的第二年(1892年),因為這時,他再也不會擔心懼怕任何的謾駡和攻擊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